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——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(戏曲类)节目倾情上演

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-08-20 1 0

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——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(戏曲类)节目倾情上演

图为北京代表队 京西皮影戏《大运河传奇》

一方舞台,万千情怀。2025年8月19日,记者在湖北武汉见证了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(戏曲类)节目的动人瞬间。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演员以戏曲为舟,以梦想为帆,在传统的唱念做打中,演绎出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与华美。节目涵盖京剧、川剧、豫剧、粤剧、皮影戏等多个剧种,展现了残疾人出色的艺术才华,传递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人力量。

用皮影讲述包容与成长

北京代表队选送的京西皮影戏《大运河传奇》以京杭大运河民间传说为蓝本,讲述龙子蚆夏从危害运河到被感化镇水的故事,传递“摒弃小我、服务社会”的深刻主题。

戏中演员均为身高约130厘米的“袖珍人”,他们克服身体局限,坚守皮影艺术。团长王熙17年来致力于皮影技艺传承,培养了大批袖珍人演员。“我们希望通过皮影艺术,让更多人看到残疾人的价值和能力。”王熙表示。据介绍,《大运河传奇》还获得北京通州区“运河有戏”政策支持,他们的皮影艺术品“冰裳蝶舞”曾获北京市“爱立方”文创大赛金奖,被选送至冬奥村陈列展览。

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——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(戏曲类)节目倾情上演

展开全文

图为北京代表队 京西皮影戏《大运河传奇》全体演员

特殊票友挑战京剧“天花板”

来自湖北宜昌市“梅园春”京剧社残疾人票友表演的《二进宫》,作为湖北7个入围节目之一,展现了残疾人艺术追求的高度。这出素有京剧“天花板”之称的经典剧目,共有15名演员参与,其中12名是特殊的京剧票友,他们中间大多肢体、视力、听力残疾,年龄最大的64岁。虽然在身体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缺,但却都有着一颗热爱生活、热爱艺术的心。排练以来,演员们逐字抠腔、日夜合练,甚至把唱段拆成“碎片”反复打磨。

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——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(戏曲类)节目倾情上演

图为湖北代表队 京剧《二进宫》

主唱(青衣)蒋毅华左腿经历五次手术,仍坚持完成高难度跪唱动作;年龄最大的韩永宝视力残疾,顶着青光眼坚持排练。“我们不是要展示残疾,而是要展示和健全人同样的风采,让京剧魅力与残疾人的艺术韧性,绽放光芒。”蒋毅华道出了残疾人演员们的心声。他们的表演感染了现场观众,掌声经久不息。现场观众陈先生看后深受触动:“剧场灯光暗下的那一刻,我下意识攥紧了座椅扶手。不是因为紧张,而是期待——期待一场与‘艺术’的相遇。”

无声世界传戏韵,用手语传承花鼓戏

来自湖南株洲的听障孩子们带来的花鼓戏《我也能行》,以《拾玉镯》片段为创作蓝本,节目讲述一位听障孩子带领同伴学习花鼓戏的故事,把“不可能”变为“一定能”,彰显传统文化包容与传承的力量。孩子们用双手舞动优美手语,勇敢地用声音表达:“戏曲传承,我也能行!”

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——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(戏曲类)节目倾情上演

图为湖南代表队 花鼓戏《我也能行》

花鼓戏《我也能行》展现了传统文化包容性与传承力量,让观众们看到残疾人同样能够领略中华传统艺术的极致之美。现场许多观众被孩子们的表现感动落泪。

25位残疾人演员融合战鼓与豫剧,重塑巾帼传奇

河南代表队的豫剧《穆桂英挂帅》以其独特的创编理念和演员们精湛的技艺成为汇演焦点。节目运用了豫剧经典剧目《穆桂英挂帅》“出征”一折,与河南安阳特殊教育学校的战鼓表演,新老融合,寓意深刻,气势恢宏,舞台呈现了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创新。不仅让年长的观众看着过瘾,还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。

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——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(戏曲类)节目倾情上演

图为河南代表队 豫剧《穆桂英挂帅》

节目中25位演员全部为残疾人,包括16位盲人、8位聋人和1位肢残人。演员们经过艰苦训练和反复磨合,将雄浑有力的战鼓与豫剧唱腔完美融合。特别是,剧中三位穆桂英的扮演者中有一位是反串表演,并结合“帅旦”这一新行当,大大增加了表演难度。演员们不仅需要克服身体上的障碍,还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,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老戏新唱的独特魅力。

川剧+南部皮影,非遗双璧融一戏

四川代表队带来的川剧折子戏《放裴》创新性地将川剧表演与南部马王皮影两项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完美结合,展现了残疾演员非凡的艺术创造力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融合与深刻的非遗传承内涵。

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独特光芒——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(戏曲类)节目倾情上演

图为四川代表队 川剧折子戏《放裴》

创作团队巧妙运用川剧的高腔、变脸等写意表演与皮影的造型艺术,在舞台上构建出虚实相生的美学意境。充分展现了残疾人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,也是艺术创新的实践者。残疾人演员们用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,证明了残疾并不能阻碍艺术创作,反而可能激发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可能性。

艺术之光,照亮梦想之路

在本届汇演的戏曲舞台上,残疾人演员们用汗水和信念重新定义“可能”。以戏为媒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以曲为桥,展示了艺术才华,诠释生命价值。

残疾,从来阻挡不了精神的完整

无声,同样能够唱响时代的和声

记者:武岩

图片:湖北残联

编辑:冯磊

评论